中内-水肿详解

上传人:豆浆 文档编号:4812815 上传时间:2022-05-19 格式:PPT 页数:31 大小:408.50KB
下载 相关 举报
中内-水肿详解_第1页
第1页 / 共31页
中内-水肿详解_第2页
第2页 / 共31页
中内-水肿详解_第3页
第3页 / 共31页
中内-水肿详解_第4页
第4页 / 共31页
中内-水肿详解_第5页
第5页 / 共31页
点击查看更多>>
资源描述

1、 一概述 ( 一 ) 概念 水肿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体内水液 潴留 , 泛溢肌肤 , 临床以头面 、 眼睑 、 四肢 、 腹背甚至全身浮肿 为特征的病证 。 (二)范围 现代医学的急、慢性肾炎,肾病综合 征,充血性心力衰竭,内分泌失调等 疾病。 (三)源流 金匮要略张仲景称:水气,分风水、皮 水、正水、石水、黄汗五类。 丹溪心法水肿分阳水、阴水。“若遍 身肿,烦渴,小便赤涩,大便闭,此属 阳水。”“若遍身肿,不烦渴, 大便溏,小便少,不赤涩,此属阴水”。 二病因病理 ( 一 ) 风邪外侵 风寒或风热毒邪袭表 , 入侵于肺 , 肺 失宣肃 , 水液不能敷布 , 下注于肾 , 水 液潴留 , 发为

2、水肿 。 ( 二 ) 感受水湿 冒雨涉水或久居湿地 , 水湿内侵 , 脾 为湿 困 , 运化失司 , 水湿停聚 , 泛溢肌 肤而成水肿 。 ( 三 ) 疮毒内犯 肌肤疮疖痒疹或乳蛾红肿化脓 , 疮毒内犯 肺脾 , 通调 、 运化失常 , 水湿泛滥成肿 。 ( 四 ) 饮食不节 、 劳倦过度 饮食不节或劳倦太过 , 损伤脾胃 , 脾气虚 亏 、 运化失司 , 水湿停聚成肿 。 ( 五 ) 劳欲太过 , 久病及肾 生育不节 , 房劳过度或久病伤肾 , 肾气亏 虚 , 开合不利 , 不能化气行水 , 水湿停聚成 肿 。 风邪外袭 肺失通调风水相搏 水道不通 流溢肌肤 肌肤疮毒内侵肺脾溢于肌肤 水液代

3、谢受阻 湿地涉水脾为湿困 饮食不节 - 健运失职 水湿不运 水 劳倦久病伤及脾肾泛于肌肤 肿 脾肾虚损 病因:外感、内伤 病机 :肺脾肾功能失调,体内水液潴 留,泛滥肌肤 病位:肌肤 相关脏腑:肺脾肾 病性:虚实 预后:肺脾肾 心肝 心悸、喘证、癃闭、关格、 血证、脱证 证候特征 1、水肿初起多从眼睑开始,渐则头面、四肢 乃至全身; 2、重者可伴有胸水、腹水; 3、阳水 起病急,病程短,可有寒热表 证,浮肿常从眼睑头面开始,后及四肢,渐 至全身;肤色光亮而薄,肿势以腰以上较 甚;按之凹陷易于恢复; 阴水 起病缓慢,病程长,可有正气虚弱 之表现,水肿多由下肢开始,渐至全身;按 之没指,凹陷明显,

4、恢复较慢,肿势以腰以 下较甚; 三诊断与辨证治疗要点 ( 一 ) 诊断要点 、 临床以头面、眼睑、 四肢、腹背甚至全身浮肿 为特征。 、病史:可有乳蛾、心悸、疮 毒、紫癜以及久病体虚等; 、检查:尿常规、 24浊时尿蛋白 定量、血常规、血沉、血浆白蛋 白、血尿素氮、肌酐、肾功以及肾 脏 B超等有助于诊断 。 病证 同 点 不 同 点 臌胀 腹胀大 腹胀大症状先于四肢或全身浮肿 四肢或 且伴有皮色苍黄 , 腹皮青筋暴露 全身浮 水肿 肿 头面 、 四肢浮肿先于腹胀大 , 无 皮色苍黄 , 腹皮青筋暴露之征 。 (二)鉴别诊断 鼓胀 与水肿鉴别 水肿 鼓胀 病位 肌肤 腹部 病因 外感邪气,饮食

5、不节或劳倦过度。 情志郁结,酒食不节, 感染虫毒,它病转化。 脏腑 肺脾肾 肝脾肾 主症 水肿由眼睑头面 或下肢起,后 至全身,腹部 水肿由腹水起,后至 四肢,全身浮肿。 变症 便血,关格。 吐血,昏迷。 腹胀大 ,腹皮青筋暴露 水肿,四肢先肿 辨阳水 、 阴水: 阳水 起病急 , 颜面先肿 , 腰以上 肿甚 , 皮色光亮而薄 , 按之凹陷易恢复 阴水 起病缓 , 下肢先肿 , 腰以下 肿甚 , 肤色萎黄或悔暗 , 按之如泥 , 凹陷难复 。 (三)辨证要点 辨病因病位 外感 有恶寒发热等表证, 起病急,病程短;以邪实为主; 内伤 多由于内脏亏虚,正 气不足,或失治、或误治、或反复感邪 ;病程

6、长,迁延反复,以本虚为主。 阴水与阳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; 如阳水失治 可转化为阴水; 如阴水复感外邪 可转化为阳水; 辨危重: 心悸、喘证、癃闭、 关格、 血证、脱证 从病史、症状、体征结合现 代检查,进一步明确现代医学诊 断。 阳水 风水泛滥 (实证) 疮毒浸淫 (肺脾) 水湿浸渍 水肿 湿热壅盛 阴水 脾阳虚衰 (虚证) 肾阳虚衰 基本原则 “ 开鬼门 ” 、 “ 洁净腑 ” 、 “ 去菀陈 莝 ” 上半身肿甚 发汗 , 下半身肿甚 利尿 。 阳水 祛邪:发汗 、 利小便 、 攻逐 。 阴水 扶正:健脾、温肾。 (四)治疗要点 去菀陈莝一说为中医活血之法,亦是透过通大便治 疗“饮”证的方

7、法。 “菀”有郁结、积滞之意; “陈”即日久、陈积; “莝”原意为铡除杂草, 故去菀陈莝可引申为去除日久积滞于体内的糟粕物 质。这方法适用于水饮于体内停留日久、病程较长 或是水饮停留部位较深的情况。适合治疗“痰饮”、 “悬饮”、“支饮”等饮证,使积聚物通过肠道, 从大便中排出体外。 去菀陈莝意思是祛除日久积滞糟粕。按现代医学观 点就是祛除一切病理生理代谢终产物。代谢终产物 包括痰淤血,尿素氮,肌酐,尿胆原,粪胆元,免 疫复合物,积液,粪便等。 人体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统 一体,每个系统都在做循环运动,循环 运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是物质能量充 足和系统道路通畅。去菀陈莝就是保障 系统道路通畅

8、的必要工作。系统不同, 菀陈莝不同,祛除的方法也不同,用的 工具也不同。对于肠梗阻就要攻下;对 于结石就要溶石排石,如果是胆上的就 要疏肝利胆,如果是泌尿系的就要利尿, 而且都要化浊排浊,改善内环境;对于 脑梗心梗就要溶栓;对于热毒蕴结就要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等。 基本治法:包括 ()利尿法; ()发汗法; ()逐水法; ()燥湿法; ()清热利水法; ()疏肝理气法 ()活血祛瘀法; ()健脾益气法 ()温阳利水法; ()育阴利水法 阳水 风水泛滥 (实证) 疮毒浸淫 (肺脾) 水湿浸渍 水肿 湿热壅盛 阴水 脾阳虚衰 (虚证) 肾阳虚衰 四辨证施治 ( 一 ) 风水泛滥 主证 :眼睑浮肿 ,

9、 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 , 来势迅速 , 伴恶风发热 , 肢节酸痛 小便不利 , 或咽喉红肿疼痛 , 或咳 嗽气促 , 舌 :舌质红 , 苔薄白或薄黄 , 脉: 脉浮滑 , 或数 , 或沉 。 治法 :祛风解表 , 宣肺行水 方药 :越婢汤加减 主证 :眼睑头面浮肿 , 延及全身 , 小便 不 利 , 身发疮痍 , 甚则溃烂 , 或恶风 发热 。 舌质红 , 苔薄黄 , 脉浮数或滑数 。 治则 :宣肺解毒 , 利湿消肿 。 方药 :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(二)湿毒浸淫 ( 三 ) 寒湿滞留 主证 :全身浮肿 , 小便短少 , 身体困 重 , 胸闷 , 纳呆 , 苔白腻 , 脉沉缓 。 治

10、法 :化湿健脾 , 通阳利水 方药 :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 ( 四 ) 湿热壅盛 主证 :遍体浮肿 , 皮肤绷急光亮 , 胸脘痞闷 , 烦热口喝 , 小便短赤 , 或 大便干结 , 舌红 , 苔黄腻 , 脉濡数 。 治法 :清热祛湿 、 利水消肿 方药 :疏凿饮子加减 ( 五 ) 脾阳虚衰 主证 :身肿 , 腰以下为甚 , 按之 凹陷不易恢复 , 脘腹胀闷 , 神疲肢冷 , 纳呆便溏 , 面舌萎黄 , 小便少 , 舌质淡 , 苔白腻 , 脉沉缓无力 。 治法 :温运脾阳利水消肿 方药 :实脾饮加减 ( 六 ) 肾阳衰微 主证 :肢体浮肿 , 腰以下为甚 , 形寒肢冷 , 腰膝冷痛 , 神疲 ,

11、尿少 , 面色灰滞或 或咣白 , 舌质淡胖 , 苔白 , 脉沉迟或 沉细无力 。 治则 :温肾助阳 、 利水消肿 方药 :真武汤加减 本证后期,因脾肾阳衰,浊阴不降而见神 疲倦怠,恶心呕吐,甚至口有尿味,面色晦 暗等症,治宜温阳泄浊解毒,方可选用温脾 汤合小半夏汤加减。 病案分析 王某,男, 32岁,商人。二年前因 感冒发热后出现面目浮肿,医者投与越 婢汤,疗效好,半个月后浮肿消失。 二周前患者因商外出,疲劳过度, 又出现肢体浮肿,以下肢 为明显,并出 现面白肢冷,神疲乏力,医者据前经验 再投越婢汤,非但无效,反致诸症增剧。 请问: 同一病人,前后又用相同方药, 为何疗效却明显不同? 请你为该患者诊治?

展开阅读全文
相关资源
相关搜索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教育/教学教案 > 艺术体育

Copyright © 2019-2023 Dugen.com All rights reserved

工信部备案号渝ICP备18015788号-2 客服QQ号:31839300 客服电话:132 7198 8969

本站所有文档均来自网友,如有侵权,请联系客服。